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 118:你的敌人是从你的妄想创造出来,你的敌人在你的内心深处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80926)点击进入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
楞伽经【五】11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五)11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所以不如实觉知,没有办法像佛菩萨摩诃萨,这样子地如实觉知,因此他认为,有缚、有解,所以者何?为什么这些凡外权小,说诸法有缚、有解呢?因为他不如实觉悟,而说诸法实在是无缚无解的原因,所以者何?所以说,诸法实在根本没有束缚,也没有所谓的解脱,这是为什么呢?谓于一切法有、无有,根本就不存在那个主观意识的众生,主观的意识众生的正、依二报,都是唯心识所变现出来的,根本不存在有这样子的众生,它是八识田中,一个人的这个种子变现出正、依二报,而由这个种子变现出正、依二报,实在是没有众生相可得,这正、依二报,其实是心识所变现出来的,根本不存在有众生,那不存在有众生,岂有“有跟无”呢?连那个最重要的正报都不存在,皆无众生,五蕴身根本就不存在,“皆无众生”就是一切法无我了,连“我”都不存在,众生相都不存在,岂有“有跟无”这个法来干扰你呢?岂有束缚还有解脱呢?

再解释一下,复次大慧,彼相续不相续当中,其实没有所谓若缚、若解,除了诸佛菩萨,“余”就是除了,除了诸佛菩萨以外,这些凡夫、外道、权乘或者小乘,都是堕入不如实觉知,有缚、有解,为什么呢?说诸法实在是无缚、无解的原因,是为什么呢?谓一切法有、无,其实都没有所谓众生相可得,法中既然无众生相,是故也没有所谓的缚跟脱。

【注释】“彼中无有若缚若解”:“彼”,指相续与不相续之一切法,其中实无系缚与解脱,缚与脱皆自心现。“余堕不如实觉知,有缚有解”:“余”,这是指除佛与菩萨外之凡外权小之人。谓凡愚之人以堕于不如实觉知,故(所以)妄见诸法有缚有解,如见空华。

“于一切法有、无有,无众生可得故:谓于一切法之有、无等相之中,皆无众生可得。此即是言:人法无我。五蕴身不可得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的法,还是不可得,若无众生相可得,则谁缚谁脱?若是无众生于其中,则缚但是法缚,脱但法脱,其中无人”,“其中无人”重点在讲什么?能缘的识,根本就不可得,本来万法这个识不可得,就是性,波浪就是水,妄识其实就是真如的圆成实自性,其中无人,“人”是什么?人是识变现出来的,正、依二报,都是识变现出来的,本来就没有这个人,执着五蕴身以为人,那是一种妄想的心识,是故言:无有作者、受者,以无人故。也无所谓造作者,也无所谓受者,因为连这个五蕴身这个人,都是心识所变现出来的,会烂、会死,空无自性的东西,所以这问题,所有的问题就是一句话,你要解决生命最大的痛苦,就是只有一句话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,要照不见五蕴皆空,你还承认这个色身有实体性的,你的苦就是一直存在,你的自私的心,自私的欲望,你的苦就一直存在,只想为自己享受,不想到为众生来牺牲一下,那么你的苦就一直存在,断不了的。

【义贯】“复次大慧,彼”相续与不相续之一切法“中”,亦本来“无有若”系“缚、若解”脱,然而除佛及菩萨摩诃萨外,其“余”一切愚夫,以“堕”于“不如实觉知”,故妄见诸法实“有缚有解;所以”说诸法实无缚无解之原因“者何?谓于一切法”之“有”及“无有”等相中,皆“无众生”相“可得故”,法中既无人,是故无有缚脱。

【复次大慧,愚夫有三相续:谓贪恚痴,及爱未来有、喜爱俱。以此相续,故有趣相续,彼相续者续五趣。大慧,相续断者,无有相续不相续相。】

这一段在告诉我们,为什么我们会有六道轮回的相续,复次大慧,愚痴的凡夫有三种相续,谓贪恚痴,这是指过去,过去因为存在着发业无明的贪恚痴,“恚”就是嗔怒,以及爱未来有,也就是现在,每天、每次都希望下辈子怎么样?叫做“润生无明”,爱未来有,“爱未来有”就是来世,现在世就想到来世的意思,现在世就想到来世,这太多了,像秦始皇就搞一个秦皇陵,他希望统治,怎么样?这个国家拥有军队,是不是?他很多兵马俑,也是这样子搞的啊!这一辈子就想像到下辈子,爱未来有,他在人间做秦始皇,死了以后,还搞了那么多的雕像陪葬,他这个就是一种妄想,爱未来生,所以很多人也是这样子,还没有死的时候,哇!怎么样?就盖了很多的坟墓啊!希望下辈子过得更好,用现在存在的活人的观念,希望以后日子还是这样过,大部分都是王公啊、贵族啊!都是妄想,这是润生无明,不晓得众生随业而转。

接下来,下辈子受生的时候,未来下辈子受生的时候,与喜爱俱,就是共俱,意思就是:你下辈子受生的时候,渐渐长大,这个情绪都断不了,喜、怒、哀、乐,这个是润业无明,以此三种的这个三世,怎么样?过去的贪恚痴,现在的爱未来,还有受生,将来受生的时候跟喜爱共俱,怎么样?以此三种于三世相续不断,所以有六道轮回,“趣”就是六道的生死轮回相续,彼相续者续五趣,这里不列出阿修罗,阿修罗属于天趣,所以讲“五趣”,讲“六道”,有的讲“七趣”,当然就加一个仙道,所以讲五,讲“四生”、“九有”,五趣、六道、七趣,其实指都是六道轮回,彼相续者,指众生相续于五趣受生,“五趣”就是继续去投胎,继续去转世,大慧,如果是真的达到烦恼的三毒性空的时候,爱心顿息,证得空性,这个相续就断,见本来一切寂静,本来并没有所谓相续与不相续相。

【注释】“谓贪恚痴,及爱未来有、喜爱俱”:“贪恚痴”,为过去之发业无明。“爱未来有”,即(也就是)爱来生,此为现在之润生无明。“喜爱俱”,即与喜爱共俱,谓若来世投生的时候,即生喜爱,此为未来之润业无明。此句谓(是说):由现在之爱水,润过去的三毒业,而希求未来之果,将来业熟之后受生,而于入胎之际,起喜爱之心,而受五阴相。以此三种于三世相续不断,故(所以)有生死相续不断相。“以此相续,故有趣相续”:“趣”,就是指五趣,或者是六趣。若言五趣,则(就是)将阿修罗趣属于天道摄,以阿修罗之福报似天,而其男丑女美,故(所以)又称为非天;又,以其不似天人不论男女皆美故称为非天。此句谓(是说):以有此三种相续,故令众生有诸趣相续不断之事。“彼相续者续五趣”:谓所谓相续者,不是指其他而是指众生相续于五趣受生而言。

“相续断者,无有相续不相续相”:若达到烦恼三毒性空,爱心顿息,这个爱就是包括一切所有的贪嗔痴、人法执,则彼相续相实不可得,不相续相亦不可得,是故无有相续与不相续相。又,须得缚脱皆无,方为真解脱;若单是无相续,或单是无不相续,则仍是相续!必须要缚脱两忘,方达真无相续。那么这一句,其实重点就是说,万事随缘了,往事知多少,因此我们在生活的时候,如果是一个学佛的人,就知道随时、随地、随处要观知足,不能一直妄想,作茧自缚,所以当一个人,如果过得烦恼的时候,你就告诉他,是你妄想的丝缠住你自己,那你要告诉他,不过对方如果不能接受的话,就不要讲,要不然你讲了太多,这个明明对呀!不对,你怎么讲说是我的妄想?他会打你的,所以这个讲话还是要小心对象,你讲的对象无明很重,怎么会说我的妄想,这明明别人不对,欸!所以说这讲话还是要很小心的。

【义贯】“复次大慧,愚夫有三”种法“相续:谓贪恚痴,及爱未来”之“有”(爱未来生),以及受生的时候与“喜爱”之情共“俱。所以其实我们一转世,就是跟这个情绪一起生下来,以”有“此”三种法于三世中“相续,故”令众生“有”于诸“趣相续”不断之事。“彼相续”之义“者”,乃是指众生相“续”于“五趣”受生。“大慧,”若真“相续断者”,则见本来“无有相续”与“不相续相”可得。

【复次大慧,三和合缘,作方便计著,识相续无间生,方便计著,则有相续。三和合缘识断,见三解脱,一切相续不生。】所以我们讲到《楞严经》,这一段就不会很困难,《楞严经》教我们“舍识用根”,所以我们在《楞严经》讲完了,再讲《楞伽经》,恰到好处,刚刚好。

复次大慧,三和合缘,“三和合”就是六根攀缘六境,然后识于中而生,根缘境,识于中而生,叫做“三和合缘”,作方便计着,而什么叫“方便计着”呢?在缘起的假相现种种的诸幻相计着,这个计着都是识的功能,意识心的功能,如果你在这个根,六根、六境所幻化的这个识作方便的计着,而现种种的幻化之相,便有诸识相续,无间断地生起,便有种种的执着,种种的分别,种种的生灭意识心,相续没有间断地生起,换句话说,所有的众苦,众生的痛苦是停不下来的,因为他的识心分别,是一直连续的,一直执着的,你就知道,这一辈子,没有佛陀来示现人间,哪一个人能跳脱这种识心的分别跟执着的痛苦,为什么我们一定讲经说法来报佛恩?让无量无边的众生了知了悟这个识心分别,是缘起所幻化的一种错觉,于错觉当中拼命地执着,一直拼命地生起,说:方便计着,为什么叫“方便”呢?于和合法而生方便识,便有诸识更起计着,以方便的和合所生之法,“方便”就是缘起的意思,方便和合所生之法,更起识的计着,起生灭意识心的执着,则有相续的产生,喔!那我们就知道说:为什么六道轮回怎么来的?现在知道了,六道轮回就是这样来的,识心不断,六道轮回就不断,执着不断,分别不断,六道轮回就不断,颠倒不断,六道轮回就不断,贪恚痴不断,六道轮回就不断,就是这样子。

三和合缘识断,“三和合缘”意思就是:根、境、识这三和合,了悟了空性,原来和合实不和合,完全等如虚空,没有能缘识,没有所缘境,识便断,识断,其实识化作智,识化作智,不是真的断,识断了怎么分别呢?开悟的人有没有分别?当然有分别,可是他的分别是用真智来分别,众生有没有分别的能力?有,众生有能力分别,就是识心分别,开悟的人有没有分别?当然有,真智在分别,真智的分别,虽分别不作分别想,虽分别,无有能分别、所分别,一样这样分别,一样这样不分别,恰恰用心时,恰恰无心用,无心恰恰用,用时恰恰无,“恰恰”就是刚好,恰恰用心时,刚好要用心的时候,恰恰无心用,无心恰恰用,用时恰恰无,刚好没有,三和合缘识断,所以在座诸位,我问你一个问题,开悟的人有没有识?开悟的人若说无识,不曾分别,若说有识,即成生灭,来,说说看,大悟见性的人有没有识?

诸位!不要被文字所骗了,大悟的人叫做“识性”,就是真智的意思,不离当下,“识”就是性,这个就是开悟的关键,你也不要被语言文字所骗了,啊!以为开悟了,到底是识,还是没有识?其实都不对的,那是师父故意这样问你的,大悟见性的人有没有识?有,这个时候的“识”,叫做“识性”,要不然他怎么分别啊?他怎么造作啊?那么如果开悟见性的人,还用生灭的意识心,那就不是圣人了,所以大悟见性一样有识,但是这个“识”,是本性所展现的作用,叫做“识性”,就是真智的意思,所以三和合缘识断,就是转化的意思,就是变现真智,就是转识成智,这“断”就是转化的意思,见三解脱,见一切法空、无相、无愿,一切相续不生,简单讲,“识”就是波浪,见到波浪,放下,波浪不生,就是水,就是这个意思,不离当处,波浪当处就是水的意思,识心分别当下就是真智的意思。这里找不到佛,哪里找得到佛呢?

【注释】“三和合缘,作方便计著,识相续无间生”:以根境识三者和合为缘,所作之(的)方便,产生之幻相,于此而计著,便有诸识相续无间地生起。“方便计著,则有相续”:若于此等心境方便和合所生之法,更起计著,则有相续相产生。“三和合缘识断,见三解脱”:识既从缘而生,故了本无体,诸位!注意,这一句话注意听喔!就是识怎么来?由境引起的一种执着,暂时的执着,空无自性,暂时的分别,空无自性,所以识体本来就没有体性,当体即空,就是识性,就是这个意思。识怎么来的?由境引起的,境本来就空,引起的识,当然就是空无自性,识既从缘而生,意思就是:妄心既从依他而生,妄想遍计所执跟依他起都不可得,故了本无体,因而三和合缘所生之识便不断而断;识断,便现真智,见一切法空、无相、无愿之三解脱门。一切大藏经都是讲这个,空、无相、无愿。

【义贯】“复次大慧”,由根境识“三”者“和合”为“缘”所“作”之的“方便”而现之(的)诸幻相,若于此而生“计著”者,便有诸“识相续无间”断地“生”起;诸位!“识”其实如梦境的执着,在这里,我们白天是用识在执着这个境界,而我们不觉知,现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就等于我们晚上在作梦的时候,起晚上的梦中独头意识,去缘梦境的相一样的没有任何的意义,我用这个来比喻,应当你就比较听得懂,也就是说:白天所执着,其实没有任何的意义,它是识在作用,就像晚上在作梦,你在梦境里面一直执着、一直执着……睡醒的时候,啊!原来在作梦,在梦境所有的执着有没有意义?没有意义,所以当你成佛的时候,会发现所有的众生都很可怜,是值得怜悯的,白天其实也是在作梦,我们晚上作梦的时候,醒过来,我们知道晚上在作梦,可是无量无边的众生,不知道现在也在做梦,知道吗?现在就是在做梦,众生不知道这个问题,所以在梦境里面有所追求,抱着什么理想啊!怎么样子啊!搞到最后,双手一放,死了,那么意思是说:那么这些都没有意义吗?不,我们做有意义的工作,就是学佛,长养善根嘛!对不对?所以我们就是冰箱那个粽子、素粽,拿出来退冰,我们现在就是在退冰啊!退那个执着,我执、还有法执,退冰后去蒸才会熟啊!对不对?你现在就是拿出来在退冰,一天退一点、退一点,这样有一天蒸下去,熟了。

所以我为什么说:你去打一次禅七,打一次佛七,诸位!没办法解决问题的,那根深柢固的我、法二执,你怎么打一次禅七、佛七就解决啊?为什么?你还没有退冰,我们冷冻的这个我、法二执,还没有退啊!听经闻法,现在就是在退冰,慢慢退,慢慢退……下次我们修安乐妙宝,嗡阿吽啥,嗡嘛尼叭咪吽,就彻悟,喔!原来我的妈妈是女人,开悟了,咦!你妈本来就是女人,你悟到本来面目了,喔!我现在开悟了,原来我爸爸是男人,所以这个开悟就不一定的,所以现在,你叫做“等待因缘”,但是还没有到大悟见性,你的日子已经不一样了,你的日子已经过得完全不一样了,看我们要怎样感谢这个上人才好呢?(众鼓掌)看要怎么样感谢佛祖,其实师父都是发菩提心来感恩佛祖,唉哟!佛法这么好,我要牺牲,我一定要好好地把我地生命统统牺牲,来分享给所有的众生,所以我要愿生生世世说法不断,今生今世跟大家有缘,所以说:这个相续跟不相续,还是在一念之间,若于此等心境“方便”和合所生之法,更起“计著,则有”诸趣“相续”相产生。若“三和合缘”所生之(的)“识断”,则“见”一切法空、无相、无愿之“三解脱”门,于是“一切”生死“相续”相便“不”再“生”。

这一段再念一下,感受一下,复次大慧,由根境识三和合为缘所作之方便而现之诸幻相,诸位!既然为缘所作的方便,就不是真实,六祖讲的:万法无有真,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没有一样是真的,所以这个世间怎么来的?识心变化出来的,若以此而生计著,便有诸识相续无间地生起;若以此等心境方便和合所生之法,更起计著,则有诸趣相续相产生。若三和合缘所生之识断,则见一切法空、无相、无愿之三解脱门,于是一切生死相续相便不再生。这一段好好的地体悟,生死就了。

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不真实妄想,是说相续相;若知彼真实,相续网则断。于诸性无知,随言说摄受,譬如彼蚕虫,结网而自缠。愚夫妄想缚,相续不观察。】

解释一下,说:不真实妄想,为什么不真实妄想?这是根据前面,说:取着种种的虚妄的境界,还有妄想的执着,这个不真实的妄想,是则名为相续相,意思就是:你有攀缘心,就是有生死,有生死的相续,就是这个意思,所以为什么说:我们的欲望要降低、知足?为什么?我们要提升我们的理性跟智慧?就是不要让他相续,所以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,千万不要让它继续下去,如果你心情真的实在无法控制,去大自然走一走,去看看绿色的东西,因为没办法嘛!别人劝也劝不来,记得,去更宽广的空间走一走,呼吸新鲜空气,把内四大跟外四大稍微调一下,出国散散心,因为你没办法嘛!没办法。如果有能力的,那就不需要出了,当下就解脱了,我现在是在说那些没根的、烂根的人,就说:哎呀!出国走一走啊!去清境农场走一走啊!或者是去哪里啊!要不然啊!现在大树很多的玉荷包(水果:荔枝),去采一采啊!去让蚊子叮到无处躲啊!为了吃那二颗玉荷包,说得好像很厉害一样,用买的就比较快啊!是不是这样?所以这个就是你没有办法一下子解决,调整一下子,让空间扩大,或者到太平洋,到台东花莲去泡泡温泉,看看太平洋,你看太平洋这么大,我们胸量这么小,就百般的计较,就不晓得为什么就是解不开,莫名其“沙”(此处为师父有意读的错字)地解不开(莫名其“妙”),众生啊!

就像师妈说的,师妈很厉害咧!我说:师妈、师妈,您不要再起妄想了,哼!它要起来我拿它有什么办法呢?欸!我说:师妈!您开悟了!莫名其妙地就起了无明,它自己要起的就没办法啊!所以众生就是无奈,完全无法掌控这个妄想,那么没有办法掌控妄想,就相续了,所以我跟师妈讲,一天多念佛,把这个妄想变成阿弥陀佛,所以我妈一天念三万,嗯!很不错的喔!如若知彼真实,若如实了知,彼本无所有真实处,本无所有的真实处,如果你能了知万法本无所有这个真实处,怎么样?相续网就断,于诸性无知,就是:于诸法的实性,没有办法如实了知,“无知”就是没有办法如实了知,但随言说摄受取着,只随佛所说的法,佛讲什么,你就执着什么,但随言说摄受取着,就像怎么样?譬如彼蚕虫,吐的丝结网而自缠,哎呀!这个比喻太好了,这一段的意思,重点在哪里?众生自己创造出来的蚕丝,捆住自己的真如实相,所以你才是自己的冤亲债主,你跟自己做对,能所不断,你就是你自己的敌人,人类最大的敌人,就是自己,就是这个意思。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,人类最大的敌人是谁?就是你的妄想啊!因为你的敌人,从你的妄想创造出来啊!对不对?你的妄想会创造你的敌人,你的敌人竟然在你的内心深处啊!外面哪里有敌人?哪一个不是五蕴皆空?谁得罪你?谁跟你过意不去啊?如果你受到委屈,确实有外境引起的委屈,那我们接受这个命运的安排,认命比算命更好,更解脱啊!

所以你总得想办法,要解脱你那一颗执着的心,你一定要想办法,用各个角度切入,放下,这个就是修行人用一点智慧,不能困死愁城,啊!我要怎么办?我很烦恼,我就是解不开,心情郁闷,对不对?人长得那么胖,却一点度量都没有,真的,块头那么大,却一点功夫都没有,不知道要怎么办,胖,只是好看而已,只能好看而已,这没有用啦!对不对?所以你要有这种功夫,这种事情障碍不了我的,欸!就是这样子,要有自信,这种事情障碍不了我的,这样子就对了,对自己的真如自性有自信,这种念头,强烈的菩提心,这事情能不能转?无碍啦!放下,这样子慢慢地,久了,一次、二次、三次,功夫就成就了,那颗粽子马上就蒸熟了,真的,下次来,再听华严,喔!赞,帮我按一个赞啦!欸!就是这样子。愚无妄想缚,这愚夫,愚痴的凡夫被妄想所束缚,相续不断,不能以智慧来观察,没有办法照破疑网,破蚕自出,没办法。

所以在这里,讲一句普遍性的话,就是全世界的众生,上至王公贵族,下至贩夫走卒、干粗活的工人,只要没有学佛,没有一个可以解脱,一个都不可能,谁知道他活的是活在妄想当中,每一个人都存在有理想,每天都在打拼,那师父您的意思是说:读书没意义,不、不、不要这样讲,读书有某一种时空的意义,但不能解脱,那师父您的意思就是说:科学家没有意义了,不、不、不,又误会师父的意思了,科学家有在某一种时空,增加我们的知识,有它的意义,但是跟解脱没关系,我讲的是彻底打破无明那种解脱,全世界的知识性的东西,你照样学,电脑、网路(络)、科学、物理,化学、英文、德文……统统学,没有关系,但是我是告诉你,那种东西是一种工具,只能用在某一种时空,不能打破无始无明,不能产生究竟的智慧,所以我不是说否定这些学问,知道吗?我不是否定喔!不能变成一种断灭。

【注释】“不真实妄想”:“不真实”,即(就)是虚妄。“是说相续相”:是则名为相续相。“若知彼真实”:若能了知彼一切虚妄法之实相,皆是无所有。“于诸性无知,随言说摄受”:“诸性”,诸法。“摄受”,取著。谓凡愚之人于诸法之实性无所知,只是随言说而取著。说什么,执着什么。“愚夫妄想缚,相续不观察”:愚夫为妄想所缚,相续不断,而不能以智观察照破疑网而自出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”取著虚妄“不真实”之“妄想”分别,“是”则我所“说”名为“相续相”者;“若”能如实了“知彼”一切虚妄法之“真实”之相,本无所有,“相续网则断”。凡愚之人“于诸”法之真“性无”所“知”,不能观察相续体空,本自空寂,故但“随言说”而“摄受”取著,“譬如彼蚕虫,结网而自缠”,诸“愚夫”为自心“妄想”所“缚”亦如是,所以,所有的问题,都是你自己的问题,其妄想无间“相续”而“不”能以智“观察”照破自心所现之虚妄相续网而自出。“自出”喔!别人帮不上忙喔!“自出”喔!那两个字要看清楚喔!你自己不挣脱那个疑网、那个迷网,谁有办法啊?所以,你自性要自悟啊!

【大慧复白佛言:如世尊所说,以彼彼妄想,妄想彼彼性;非有彼自性,但妄想自性耳。世尊,若但妄想自性,非性自性相待者,非为世尊如是说烦恼、清净无性过耶?一切法,妄想自性非性故。】

大慧复白佛言:如世尊所说的,“以彼彼”就是种种,以彼种种的妄想,妄想彼彼性,去妄想、去分别种种彼彼法之性,意思就是:以彼种种的妄想,第二句是“妄想彼彼性”,去妄想、分别种种法之性,“彼彼”就是种种,法之性,因而有种种依他起的境界所显现,这一段文字太少了,前后没办法贯串,所以师父一定要补进去。大慧复白佛言:如世尊所说的,以彼种种的妄想,去妄想分别彼种种法之性,因而有种种依他的境界现前,非有彼自性,非有彼自性现起,并不是有外在的依他起性现起,其实纯是妄想,但妄相自性耳,纯是妄想,世尊!若只有纯是妄想自性,而不借重于外在的依他起性,来相待、来看,非性自性相待者,这一段文字太少,少到你看不懂,“非性”就是,若非一切法的外性,若不是借重外面的缘起法的依他起性,而有其自性来对待妄想自性,怎么会产生妄想自性呢?意思就是:非外在的实有的依他起性这种自性,来依靠、来相对立的妄想,如果不对外在的境界的依他起性来相待,那么这样怎么讲得通呢?

“非”就岂非,世尊就这样说了,意思就是:只有妄想自性,没有外在的依他起性,这样说的话,那么,非为,这样是不是,岂非,难道不是世尊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?什么意思呢?凡夫的烦恼空无自性,那么,清净也是无性,变成断灭,空见了,圣人的清净法也是无性了,这样讲,岂非世尊如是说,这些妄想烦恼不必借重于外在的依他起性,而自生烦恼,那么圣人的清净,也是空无自性,空无所有,这一段是大慧把无性误认为是断灭见,那么意思就是说:烦恼是凡夫,空无自性,那清净也是无性,为什么?统统不必借重于外境的依他起,都是自性的烦恼,那么自性的清净,那么意思,不借重于外在来讨论,那么这个就是断灭见啦!一切法,妄想自性非性,因为佛陀说:一切法都是我们唯心的妄想自性所显现的,这个“非性”,就是前面那一段,非性自性相待者,这个“非性”,并不是非有实自性,不是这个意思,这个“非性”,是前面七、八个字,“非性自性相待者”,非有外在之性有其实自性,来对待妄想,才让妄想产生,意思就是:非有外在的缘起性,才产生妄想自性,意思就是:妄想自性独立地产生,不借重于依他起性的意思。

好!我整段把它贯串起来,大慧复白佛言,如果按照世尊这样讲的,以彼内心的种种妄想,去妄想分别外在的种种彼彼法之性,这样就像世尊讲的,有种种依他起之境现起,就因而有依他起之境界而现起,非有彼自性现起,意思是说:根本不存有外在的依他起性,一切都是妄想,但妄想自性耳,意思就是:不必借重于依他起性,只是一种自性产生的妄想,世尊!如果只有妄想自性,而不借重于非外性,若非借重于外在的依他起性,有其自性来对待妄想,令妄想产生,那么,世尊!这样您的意思是说,凡夫的染法、烦恼法,跟圣人的清净法,都是无性,都是断灭,意思就是:不必借重外境,那么众生的烦恼,还有圣人的清净之自性,都是空无自性,自己跑出来的啰!自己跑出烦恼,也自己跑出清净,意思就是:统统都空无自性,那就是断灭啰!大慧的意思是把无性误认为断灭,染法与净法都空无自性,他把空无自性误认为断灭,一切法都是妄想自性,非有外在的依他起性,一切法都是佛陀所说的,但有内在妄想自性非性故,不必借重外在的依他起性,这样说,能说得通吗?

再讲一遍,说:大慧复白佛言,世尊所说的,以彼种种的妄想,去妄想分别彼彼外在的种种法之性,因而有种种依他之境界现起,而佛陀却说外在的境界不存在,非有彼自性现起,不是彼自性有现起,彼自性本自空故,佛陀这样讲的话,那意思就是说,但妄想自性耳,意思就是说:你强调的就是这个妄想自性,那么,世尊!如果说只有妄想自性,而不借重于外在的自性,来相对引起妄想自性的话,那么意思就是说,“岂非”,难道不是说,世尊所说的烦恼的染法,烦恼跟圣人的清净,都是断灭的无性之过啰,这个就有这样的过失啰!意思就是:跟外境无关啦!一切法都是佛所说的,都是妄想自性,非性故,都不必借重于依他起性,来引起妄想自性,这样讲是不是有过失呢?有断灭的过失呢?

【注释】“以彼彼妄想,妄想彼彼性”:“彼彼”,就是种种、各各。以种种妄想心,去妄想分别种种法之性,因而有种种依他起之境界现起。“非有彼自性,但妄想自性耳”:“但”,只。“耳”,而已。然非实有彼诸法之自性,只是自心妄想自性所现而已。“若但妄想自性,非性自性相待者”:若一切法只是自心妄想性所现,只是这样讨论,而并非借重于外之诸法有实自性,与自心之妄想性相对待而存在者。“非为世尊如是说烦恼、清净无性过耶”:“非”,就是岂非。“烦恼”,就是染法。“清净”,就是净法。“无性”,就是空无所有性,即(就是)断灭之(的)义(意思)。此谓这一段的意思是说:若如是者(如果按照世尊您这样讲),世尊岂非变成了在说凡夫之(的)烦恼染法,与诸佛之清净法,都成为空无所有的断灭啰?(皆是空无所有,而成断灭了吗?)因为自己都跑出来了,不必借重于一种外境啰!“一切法:妄想自性非性故”:因为佛说,一切依他起诸法,皆(都)是遍计妄想,“依他起诸法”就是外在的法,一切外在的法,其实都是遍计妄想,意思就是:否定了依他起性的存在,万法只是遍计的妄想,而现有自性,非有实自性故。而现有妄想自性,非有实自性故,

【义贯】“大慧复白佛言:如世尊所说:就像世尊所说的,以彼彼”(就是种种)“妄想”的心,去“妄想彼彼”(种种)法之“性”,因而有种种依他之境界现起;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:如世尊讲的,要有主观的意识去承认客观,客观的外在依他起才有意义,世尊的意思是这个意思。然而“非”实“有彼”诸法之“自性,但”是自心之(的)“妄想自性”(妄想性)所现“耳。万法都是妄想所现,世尊!如果万法只是妄想自性所现,(世尊,若但妄想自性,”)而“非”(不)借重于外在诸法有实“性自性”与自心之妄想自性“相”对“待”而存在“者”;若(就是果)真如是者,岂“非为世尊如是说”,就等于是说:众生之“烦恼”染法,因为都是妄想所产生,与诸佛之“清静”法,皆都空“无”有“性”,而堕断灭之“过耶?”何以故?以佛说“一切”依他起诸“法”,皆是遍计“妄想”而现有“自性”,并“非”诸法有实自“性故”。为什么佛陀否定了依他起呢?

【诠论】《华严经》云(这么说):“第一义者,所谓无性,无性真如,为诸法体。”故知无性即(就是)是真如。“无性”就是空无自性,而大慧在此之疑者,为疑无性即(就)落入断灭,故有此问。

835页【佛告大慧:如是如是,如汝所说。大慧,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实,此妄想自性,非有性自性相。】佛告大慧,如是如是,就像您所说的,诸法唯是妄想,不存在有真实性,它没有真实性,如汝所说的,诸法唯是妄想,万法本来就没有实自性,大慧,一切法并不是凡夫所认知的、所想的,性自性,因为愚夫堕于自性妄想真实,“性自性”就是愚夫执着所想的其性有其自性,叫做“性自性”,一切法非如愚夫所想的,其性有其实自性之妄想,而计着诸法为真实,这个“妄想自性”就是妄想性,非有性自性相,这个妄想其实没有实自性、还有自相,意思就是:非实有自性、自相。再把它贯串一下,佛告大慧,如是如是,如汝所说的,诸法唯是妄想,其实没有真实性,无实性,大慧,一切法不是像愚夫所想、所认知的,说其性有其实自性这种妄想,而计着诸法为真实性,这个是妄想自性,而妄想自性,其实没有自性、还有自相。

【注释】“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实”:谓一切法非如愚夫所想,愚夫堕于性自性之妄想分别,而计著诸法之自性为真实。“此妄想自性,非有性自性相”:“妄想自性”,即(就是)妄想性。“性自性相”,即实自性、自相。此谓:而此自心之妄想性,亦非实有自性、自相。亦即(也就是),不但所妄想之外境之性为虚妄不实,(外性非性,唯心所现),即此能妄想之心,亦无实自性。因此,能想、所想皆无实自性。【义贯】“佛告大慧:如是如是,如汝所说”:诸法唯是妄想,所以在座诸位!这个人生宇宙,是怎么创造出来的?就是我们的妄想创造出来的,妄想创造了人生,妄想创造了宇宙,唯是妄想,没错,就是这样讲,无有实自性。“大慧”,一切法“非如愚夫”之堕于“性自性妄想”者所计著为有“真实”自性。(所妄想之外法无性、外性非性,唯心所现)。而“此”自心能“妄想”之“自性”,亦“非”实“有性自性相”(非实有自性、自相:能妄想之心亦非有实自性——依境而起故。)

836页【然,大慧,如圣智,有性自性;以圣知、圣见、圣慧眼,如是性自性知。】

但是,大慧,我现在要告诉你真心话,就像圣人的智慧,诸法其实都达到空性,都是圆成实自性,皆有圆成实自性,“诸法”就是一切法,皆有圆成实自性的自性,第一个“性”,就是圆成实自性的“自性”,佛站在什么角度说:万法都有圆成实自性?那是以自觉圣智所证得的境界,以圣人之知,圣人之见、圣慧眼,如是一切法的圆成实性自性,都能了了知见,这一句话,佛把它返相归性,其实还是来自一颗真正开悟见性的人,所流露出来的,众生,说一切相皆是妄,那是站在迷的众生,可是站在悟的角度来讲,一切法都是如如的真性所显露出来的,现在问题就是说:开悟的人、大悟见性的人讲什么都对,可以切入各个角度,各个角度都是圆成实自性,众生不一样,众生什么角度都是妄想,所以那个佛法让众生来讲,这个佛法是七零八落,七零八落,何以故?真如他体会不出来,用自己的感觉、错觉,执着心,分别心在讲佛法,不是用佛的那一颗心在讲佛法,所以说:讲经说法有没有功德,那要看你怎么讲,如果你从自性流露出来的,那无量功德,能引导众生,入于圣流,彻底地解脱,但是如果你用妄心、妄识在讲经说法,卡死语言、文字、某一个观念,同时,讲的法都是你自己的观念,佛根本就没有这样讲,那你的罪过无量,所以讲经说法,还是要依佛所说的,不要自己创造。

【注释】“然”:就是然而。“如圣智,有性自性”:“性自性”,在此是指圆成实自性。此谓:如以(依)圣智观照,则知诸法皆有圆成实自性。此为:一切法皆为实性所显。“圣知、圣见、圣慧眼,如是性自性知”:然此非为凡愚之境界。而圣人何以能知见诸法皆有圆成实自性呢?唯依圣知、圣见、圣慧眼,故能如是了知一切诸法皆有圆成实性自性。诸位!万法回归当下,就是绝对的空性,当然处处都是圆成实自性,难道不是吗?一个颗粒微尘,无量三千大千世界,都是假相,都是空相,“空相”就是圆成实自性,所以,“圣知、圣见、圣慧眼”,即佛知、佛见、佛眼。

【义贯】“然”而,“大慧,如”以“圣智”观照,则知诸法皆“有”圆成实“性自性”,但此非为凡愚之境界;而圣人何以能知见诸法皆有圆成实自性?“以”圣人依“圣知”、依“圣见”、依“圣慧眼,如是”故于一切法之圆成实“性自性”皆能了了“知”见。【诠论】前两节在于显一切相皆是虚妄:心相、境相皆然(都是如此)。此节则在返相归性,而见一切性相如如。当然这是圣人的境界啊!

837页【大慧白佛言:若使如圣,以圣知、圣见、圣慧眼,非天眼,非肉眼,性自性如是知,非如愚夫妄想;世尊,云何愚夫离是妄想?不觉圣性事故。世尊,彼亦非颠倒,非不颠倒;所以者何?谓不觉圣事性自性故,不见离有无相故。】

大慧白佛言:“若使”就是假使,就像上面佛所说的,一定要如圣人的自觉圣智,一定要有自觉圣智,才有办法以圣知、圣见、圣慧眼,而不是以凡夫的天眼,亦非以肉眼能见,性自性如是知,“性自性”就是能得知诸法有圆成实自性,“如是知”意思是说:一定要用圣知、圣见、圣慧眼,没办法用凡夫的天眼,也没办法以凡夫的肉眼见,性自性如是知的圆成实自性,如是能了知圆成实自性,能得知见诸法有圆成实自性,非如愚夫妄想,这个不是愚夫的妄想所能到达的境界。世尊!云何愚夫离是妄想?不觉圣性事故,这一段,大慧再继续说,说:世尊!那么既然要用圣知、圣见、圣慧眼,请问世尊,云何能够让一个没有圣知、圣见、圣慧眼,如何能离此是妄想,而见到圆成实自性?离是妄想,就(是)要见圆成实自性,如何能令愚夫离开这种妄想,而见到圆成实自性?可是凡夫没有圣知、圣见、圣慧眼,也没办法去觉,不觉圣性事故,也不能觉悟圣人所见的一种实性,就是圆成实性,这种法、这种事,他根本做不到,那么这岂非成佛无望吗?因为凡夫根本没有圣知、圣见、圣慧眼,根本就没办法,没有能力觉悟圣人所见的真实性,是故,那么,成佛也就没希望了。

说:世尊!彼亦非颠倒,说:世尊!讲到凡夫也不能说他是颠倒,为什么?凡夫不见真啊!不见真,没有能力见到真实,不能说他是颠倒,因为凡所有见,都是妄见,先讲圣人,圣人是离妄,也不着一个真,圣人是离一切妄,同时也不着一个真,简单讲:圣人不见妄,也不见真,若有所见就成虚妄,所以圣人是用大般若智慧,不着妄,也不着一个真,离一切妄,也不着一个真,这是圣人真的不见妄,也不见真,凡夫也是这样啰,凡夫因为没有能力去觉察,离有、离无,所以凡夫还是不见真,大彻大悟的佛陀自觉圣智,不见妄,也不见真,那凡夫迷茫,没有能力,他也不见真啊,所以站在这个角度,彼凡夫也是没有见真,亦非颠倒,所以,这样讲来,他也没有颠倒,也不虚妄,站在这个角度来讲,凡夫不见真,他并没有颠倒啊!

因为“见”就会成颠倒,见妄、见真,都是颠倒,现在凡夫不见真,当然凡夫应该讲,也不颠倒啊!但事实不然,凡夫无明妄动,凡夫根本不见真性,“非不”就是一定,决定是颠倒,然而凡夫不见真,决定是颠倒,非不颠倒,没有一个不颠倒,“非不颠倒”就是一定颠倒,不觉圣性事故,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见到圣人的境界啊,这一段是说,世尊!彼亦非颠倒,非不颠倒,说:世尊!彼凡夫不见真,跟圣人一样,圣人不见妄,也不见真,彼凡夫没有能力,也是不见真,所以亦非颠倒,所以说:凡夫也不能说是颠倒,然而凡夫不能说不颠倒,因为凡夫根本就没有圣人的圆成实自性,根本就不见真性,所以他真的是颠倒,非不颠倒,不能说他不颠倒,那么这样讲来,所以者何?谓不觉圣事性自性故,因为凡夫不能觉知圣人所知事性自性,因为凡夫没有办法觉知圣人所了悟的,圆成实性的这种自性故,为什么呢?凡夫不见啊!没有能力啊!所以他不见诸法是离有离无等等,“离有离无”,就是怎么样?就是圣人,可是凡夫不见“离有离无”他因为迷惑颠倒,所以不见“离有离无”,那么因此,如果“有见”就叫做成颠倒,凡夫一样,人家凡夫“不见”,凡夫因为迷惑颠倒,所以他“不见”,那么这到底凡夫是颠倒,还是不颠倒呢?所以凡夫呢?也是像圣人一样,他也是“不见”,因为他没有能力见离有无相,所以凡夫应当是不颠倒呢?凡夫确实是颠倒,那世尊,那到底凡夫应当说他是颠倒?还(是)不颠倒呢?为什么不颠倒?因为他不见真,所以他不能颠倒,凡夫确实没有圆成实,所以凡夫确实是颠倒,世尊!到底凡夫是颠倒?还是不颠倒呢?

整段贯串一下,大慧白佛言,假使就像上面如佛所说的,要用自觉圣智,如圣人以圣知、圣见、圣慧眼,才能见到圆成实,非以凡夫天眼,亦非以肉眼能见,“性自性如是”,就是能得知见诸法有圆成实自性,如是知,如是知有圆成实自性,也非如愚夫的妄想,世尊!如何愚夫能够离开这个妄想,而见到真实的圆成实自性吗?如果不能觉悟圣人(的)圆成实自性,那么岂不是成佛无望吗?完全没有机会吗?世尊!站在凡夫的角度来讲,跟圣人比较来讲,彼圣人不见妄、也不见真,这是因为开悟以后,不着妄,也不着真,凡夫也是这样子啰!凡夫因为迷茫没有能力,所以凡夫也没有办法见到真的圆成实自性,所以站在这个“不见真”的角度,彼凡夫,应当说他不是颠倒,但是凡夫确实是颠倒,何以故,因为他不见真性故,非不颠倒,所以一定颠倒,因为他根本不觉悟圣性事故,所以者何?因为凡夫根本就没有办法觉知,圣人所了知的事的一切法,是圆成实性的自性故,所以凡夫不觉诸法、不见诸法,那么凡夫不见诸法离有无相,所以凡夫应当不是颠倒,因为凡夫若说颠倒,是不对的,因为凡夫也是不见离有无,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伽经一二三四目录 01-107(未完)

楞伽经107:二乘人以味着三昧,饮寂灭酒,睡无为床,所以乃至劫尽也醒不过来

楞伽经 108:每一句话都代表业力的因果,你绝对守口如瓶,学佛道首重要结善缘

楞伽经 109:无明为父,贪爱为母,贪爱一次就滋润这个业又一次

楞伽经 110:音声它是一个重要的果报,我们讲话的当中要用柔软语、安慰语

楞伽经 111:一个人如果不能记取以前的错误,他就会被因果重复地惩罚

楞伽经 112:学佛要有保任的功夫,契入无漏界的人不受语言、文字的影响

楞伽经 113:如果你不执着外境,心中就没有妄想,什么事都没发生

楞伽经 114:能离一切名相的妄想,就达到每一个人修行的终极目标

楞伽经 115:一个人在一个善知识、一个道场的座下能够安住,那个是最猛的

楞伽经 116:你跟着外面的相变那是识,如如不动就是智,修行就抓到这一点

楞伽经 117:我们现在所有的善巧方便法都是一种生灭的东西,统统没有抓到重点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